从普通讲师到知名教授的50个生存法则
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:学术志(ID:xueshuzhi001)
作者:学术志
1.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城市和高校,事难两全,不要什么都想要。
2. 都市喧嚣,平静的心态和安静的书桌同样重要。
3. 想要大城市的一张床,就不要想着小城市的一套房。
4. 不必等到“功成名就”以后才结婚,找一个欣赏现阶段自己的人也挺好。
5. 安排好家庭和学术的关系,稳定而和睦的家庭是做学术的坚强后盾。
6. 不少“青椒”两地分居,生活虽然多无奈,但归根到底都是自找的,选择了就不要抱怨。
7. 月薪七千,房贷一万,或将无法安心学术,年轻学者要认真对待“贫寒”两字。在大城市里,不是只有“青椒”买不起房。
8. 如果发现对科研没有兴趣,而只是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,还不如早换一份工作。
9. 选择了学术就要一直坚持下去,不要因为各种诱惑而三心二意。
10. 保重身体,循序渐进,劳逸结合,没有健康这个1,再多的0都没用。
11. 拼命赶论文,最后命真的会被拼掉。
1. 立足讲台对于青椒尤为重要,板凳需坐十年冷,但是不要等坐到第三年就被开除了。
2. 教学固然有监督评教考核机制,但备课讲课究竟用了多大劲,全凭大学老师的良心。
3. 一开始当大学老师,不要接太多的课,否则没时间做科研,而且备不完课,学生评教也不好。
4. 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课能拒绝尽量拒绝,否则这种妥协不仅牺牲了自己,也害了学生。
5. 需要尽早知道的现实是,评职称时,一些学校一边喊着教学很重要,一边数着核心论文的数量。
6. 不少学校让青年教师坐班一段时间,服从学院安排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警惕,不要让自己淹没在琐碎的行政事务中,须知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并无教学任务,而是全力在做科研。
1. 博士毕业后要依然坚持读书、思考与写作。
2. 学术是个马拉松,要想跑的远,得掌握好节奏。
3. 不要天真地认为学术就是看书写文章,报课题、报账、报材料、报奖都是做学术的一部分。
4. 中彩票的基本前提是经常买,中课题的基本前提是年年报。
5. 不要小看一些级别不高的课题,只要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一致,多申请一些还是有好处的。
6. 有人套取了科研经费,不要羡慕,出了事就会葬送一辈子的前程。
7. 不能盯着科研考核任务而科研,但考核任务里有什么,还是要清楚的。
8. 广泛涉猎多个领域,不如在一个领域里让别人绕不开你。
9. 要潜心研究,但也要注意保持和学界的联系。
10. 保持对专业内核心期刊、时新著作和关键学人的关注。
11. 解决问题很重要,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很重要。
12. 不要想着学会几种外语,而是要把一门外语学精。
13. 论文是学术纹身,学者的名头是个易碎品,任何学术不端都有可能人设崩塌,葬送前程。
1. 论文是硬通货,发表论文真的很重要。
2. 发表论文有个笨办法,多读、多写、多投稿,不要指望写两篇就能发两篇,而是应该多写多投。
3. 写一篇文章,尽量集中一个阶段一口气写完,有些文章一放就可能再也写不完了。
4. 出于兴趣写作会很快乐,为了生存去而写作会很痛苦。
5. 学点时间管理,战胜科研工作者常见的拖延症。
6. 论文写到一定程度会有空灵的感觉,这时需要坚持写完,然后和学术同仁交流一下。
7. 读书容易下笔难,只看不写也是一种懒。笔耕不辍指的是勤于书写,而不是勤于阅读。
8. 论文是改出来的,不要奢望一下子写出完美的论文。
9. 如果可以,多发一些SSCI或SCI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10. 不要只盯着顶级期刊,应该循序渐进,不断通过论文发表来建设自信心。
11. 论文写不下去是常态,与其闭关死磕,不如出去走走或和学界同仁聊聊天。
1. 圈子文化不可取,但搞学术还必须得进入一些圈子,尽管明知那些圈子经常自娱自乐。
2. 科研优则仕,行政工作虽然会带来相当多的学术资源,但是若做大学问,还得有取舍,而且随着科研名气的增大,诱惑会更多。
3. 平日少一些应酬,多一些聚焦。
4. 碎片化的媒介接触会让杀掉我们的时间,需要集中精力做好最重要的事情。
5. 学会拒绝,别让自己文债缠身。
6. 用自己的方式保持和朋友的关系,不必在意别人说自己是书呆子。
7. 名气越大,诱惑越大,但是和学术无关的活动还是尽量少参加。
8. 别人让你“随意”帮忙修改一下论文万不可信,你不随意,会耗费大把时间,你真随意了,发现不仅论文改不了,还得罪了他。
9. 评职称、报头衔、争荣誉时江湖凶险,害人之心不可有,但防人之心不可无。
延伸阅读
THE世界大学心理学排名:北京大学位列第56位自然指数:中国生物医学科研产出位居全球第二,增幅高达140%以上